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制度、工作报告

第四届四次教代会、工代会:​聚焦质量提升 推动创新发展 为建设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更新时间:2020-11-18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向全体代表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全校广大教职工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改革、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学校获评全国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2015-2018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卓越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建设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入选2017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在“2018年中国高职高专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教育科学评价中心)位居全国第51、信息类第3(江苏第6、信息类第1),在“2018高职高专排行榜”(广州日报)位居全国第11、信息类第2(江苏第3、信息类第1,学生参加全国大赛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参加省级大赛获特等奖、金奖2项,一等奖9项;教师参加全国大赛获三等奖1项,参加省级大赛获一等奖11项描绘了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围绕中心,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我们围绕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目标,完成了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并定期开展工作督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我们依据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精神,完成了新一轮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机构改革,优化了党政工作部门、中层干部考核评价及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人事制度改革初见成效。我们落实深化产教融合要求,协同推进智能工厂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基建工程和功能单元建设,智能工厂成为第十三届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上在常高校的唯一签约项目。我们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校企合作招收来自16个国家的留学生212名,获批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单位,连续第三年获评江苏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单位;全面推进与南非教育合作,成功承办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磋商会学校作为全国高职院校唯一代表受邀参加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

二是提质增优,教育教学拓展优势。我们按照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成立工业互联网学院,布局重组专业群8个,推动省级(校级)重点专业、实训室和课程、教材建设。我们落实分层分类育人理念,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持续深化教风学风建设,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改革课题2项,学生获行业权威技能证书169份。我们进一步健全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在校学生素质教育达标率超99%,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生活技能开发—情绪管理(高职版)项目牵头单位;扎实推进五位一体全要素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参加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绩位列高职院校第一,成为全国唯一一所连续三届获得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的高职院校。

三是多向发力,产教融合提升绩效。我们着力完善产教融合管理考核机制,牵头成立中国网络空间安全产教融合联盟,实现每个专业与4家企业深度融合,学生在合作企业中顶岗实习比例达到28.89%;理顺信息产业园管理体制,产业集聚区空间使用率达到85%我们优化科研管理机制,提升项目培育质量,首次成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全年科研到账经费8039.96万元,全年专利申请总量、专利授权总量、学生专利申请总量、学生专利授权总量等4个指标均排名江苏省高职院校第一。我们拓展校外资源,加强教学管理,继续教育总规模超过12000人,全年培训总量18118人次,培训到账777.34万元。

四是育人为本,招就学工稳定质量。我们深化招生协同工作机制,优化生源基地合作模式,强化专业宣传力度,全年面向全国28个省份招生,招生计划完成率达98.83%我们优化就业指导服务,提升招聘层次规模,加强就业调研分析,应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8.19%,获评江苏省高校就创业工作专项督查考核优秀。我们优化学生服务中心建设,全年学生服务满意率达99%,持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完善全面心理普查与重点关怀工作;稳步提升学工队伍素质,获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总决赛二等奖及年度人物提名奖各1人。我们推进团学组织改革,提升社团建设品质,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2人,入选团省委“10100”创新创优工程重点项目1个。

五是完善体系,人才队伍聚英释能。我们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新增博士22名,引进特聘教授30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南非国家科学院院士1名、特聘专家2名,新入选省“六大人才高峰”“333工程”“青蓝工程”等高层次人才项目团队1个和教师7名。我们统筹组织安排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类培训进修,全年组织培训教师659人次,其中参加境外培训42人次;完善双师认定标准,完成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审定83名。我们建立师德领导机制,制定学院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争做四有好老师蔚然成风。我们启动学校新一轮岗位设置与聘用和新一轮绩效工资改革,学校岗位数和绩效工资总量提升;实施职称评审权下放改革,教师职称申报顺利完成。

六是优化管理,支撑保障规范有序。我们继续建设智慧校园,平安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投入使用,诊断与改进数据平台整体架构完成搭建。我们推进校内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青年教师周转即将投入运营,实训教学基地二期工程持续推进,基建维修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我们完善后勤服务监管体系,采购管理制度流程完善优化,内部控制全面有效实施,物业、餐饮满意度均维持在90%以上,获江苏省高校后勤行业20152018年度先进集体称号。我们精准实施学生资助工作,全年资助13678人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400万元,获评江苏省全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我们健全两级安全管理体制,完善学生安全管理风险防控机制,获评常州市单位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

过去一年,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

过去一年,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全力配合完成省委巡视整改任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创新廉政监督体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定不移纠正四风

过去一年,我们严格落实省人才新政26,优化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建立干部能上能下、选拔任用机制,启动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加强干部素质能力系统化培养,实施完成中层干部任期调整。

各位代表!

上述成绩,是党委坚强领导,全校教职工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向全体教职员工和退休老同志们表示诚挚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校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对照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我们的专业总体设置与社会需求契合度还有差距,产教融合对人才培养支撑作用还不明显,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保持忧患意识,凝聚共识、革故鼎新,全面促进学校办学内涵式发展、创新发展。


二、2019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建设省高水平(卓越)高职院校的关键之年。做好学校总体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主题,夯实内涵建设、推动创新发展,推进特高院校创建,使学校发展坚定不移地向着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的高职名校建设目标奋勇前进。

在统筹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全员协同,保障重点工作完成。把深化高水平(卓越)院校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协同智慧校园建设等作为聚焦今年工作主题的重大专项工作,确保统一思想、全员参与、部门协同、重点推进,引领全年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

深化高水平(卓越)院校建设。强化高水平(卓越)高职院校建设措施落实跟踪与质量监控,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凝心聚力、合力攻坚,进一步找准定位、凝练特色,根据教育部部署要求,充分准备、精心完成各项特高申报,全力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课程建设与评价标准,完善课程建设督查和改进机制,不断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完成立项的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和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成立项省级留学生英文授课培育课程年度建设任务并力争再新增2门;立项建设20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12门融入创新创业要素的课程。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教学楼多媒体教学系统、语音铃声系统和学校首期公共机房等项目改造。完善督导工作体系,强化教学督导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督查。推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立项校级教研课题。完善各类优质教学工作评审标准,组织开展优质课堂、优质课程、优质资源的评选,引导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创新。

协同智慧校园建设。围绕一站六平台三中心智慧校园建设目标,梳理现有应用和数据,形成数据字典、编码规范、接口标准,重构基础数据底层平台,为后续应用提供一元化数据。进一步丰富应用,建设好诊断与改进信息平台,优化人事和教务系统,形成师生数据的统一入口管理;做好网上一站式办事系统方案编制。强化信息中心服务职能,构建与各部门间沟通平台。

(二)深化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落实立德树人具体举措、着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校企双元育人、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协同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工作,着力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三支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申报。

加强专业集群建设。围绕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集群,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完成2019智能工厂单元技术实训室(中心)建设方案,完成2个省级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强化重点专业建设,完成8个高水平高职院校重点专业,5个省级骨干专业和6个校级重点专业年度建设任务;完成2个省级品牌专业验收任务。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强与大企名企对接,遴选组建创新、精英、订单、现代学徒制和嵌入式等特色班,实现合作培养人数达900人。扎实推进信息产业园建设,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学校协同育人,确保产教融合度达20%,争创省级大学科技园。整合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学院、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中心等资源,组建“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创平台”,完成“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创平台”智能工厂主体厂房建设。

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校内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完善辅修专业教学管理,完成2个辅修专业的建设工作。加大现代职教体系人才培养力度,拓展“3+3”“3+2”“4+0”等新项目。

继续强化素质教育。优化素质教育体系和内涵建设,以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为重点,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并推广素质教育精品项目,确保2019届首次实施双分毕业的学生素质分合格率达到95%以上。落实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成大学生创业园环境改造工程,遴选4-6个高质量校内双创训练中心建设项目,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双创竞赛获奖10项,积极申报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实施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四位一体体育教育体系建设,积极申报全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

(三)主动服务社会,提升服务支撑水平。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脱贫攻坚作为职业教育办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化科研管理服务、拓宽社会教育服务面向、激励主动对接服务社会创新发展,实现社会服务能力新跨越。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协同创新体系机制,加强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优化科研管理服务体系,加强科研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做实科研团队建设,实现全年科研经费到账2500万元,发表北大核心期刊以上论文、专著70篇(部),全年专利授权400件、发明专利授权50件、专利成果转化10件,市厅级以上纵向课题立项50项。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协作共用、技术成果交易和共性技术推广,提升产教研现实转化率。

拓展社会教育服务。对接科技经济产业就业需要,完善社会培训激励机制,开拓社会培训市场,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力争由二级学院主导的社会培训总量达 15000 人次,培训收入达 600 万元。规范成人教育招生,实现成人高考录取3000人,确保非全日制在校学生总规模数稳定在10000人左右;加强社会教育校外站点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加强与本科院校的对接,拓展专接本、特色本科工作。

(四)坚持服务育人,提升学生工作品质。顺应社会发展新趋势和学生成长新变化,进一步优化服务育人理念、健全服务育人平台、提升基层组织活力、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着力推动服务育人形成合力,为学生终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提升招就协同质量。稳定招生规模,完善招生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加大专业宣传力度,提升生源基地质量,全年招生计划完成率达94%以上,新生报到率达93%以上。营造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氛围,强化就业指导服务,推进课程建设和师资培训,健全就业服务机制,加强就业基地建设,提高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和基地就业的百分率,确保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2%以上,年终就业率达98%以上。

加强学生管理服务。完善公寓管理机制,加大公寓检查和督查,保障宿舍检查合格率在80%以上。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化,优化学生工作者平台、学生服务中心和网上家长会等平台建设,建设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信息化平台,优化心理咨询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流程。强化资助育人,完善工作机构和制度,加大对各类经济困难或突发事件等特殊学生资助和跟踪走访力度,依托项目活动有效开展励志、感恩和诚信教育。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全年校内外培训不少于300人次;创建辅导员工作室,分梯队推进辅导员优势能力培养,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管理办法。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按照“355”文化育人工程规划,做好校园文化整体升级方案编制,启动校园文化整体提升工程建设。推进清凉书院展示中心和教学楼文化提升工程建设,进一步发挥好常信日记、道德大讲堂、周末青年荟等文化载体作用。完成图书馆空间改造一期工程,完善二期设计方案;强化对师生的资源信息服务,丰富图书资源,新增纸质图书50000册以上。

(五)加强国际交流,促进教育优质发展。将拓展教育国际化工作摆在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接轨高职名校建设目标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打造合作办学特色项目,夯实国际合作体系,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达成国际交流合作新优势。

打造中南合作特色项目。继续做好南非学生学习实习项目,拓宽招收专业,拓展实习企业。加快国际教育走出去步伐,推进常信院—南非博众学院海外正式揭牌,联合华为、博众等企业在南非开展技术人才培养。探索南非学历留学生招生新途径,开展“1+2”模式(1年在南非,1.5年在中国)的中南合作人才培养项目论证研究。深化中南产业合作与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工作,发布首期系列研究成果。

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依托留学江苏优才计划,重点选拔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留学生。建设国际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核心课程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目录,新建2门双语课程。拓宽师生国际视野,分别选派50名以上教师和100名以上学生赴境外开展研修,并做好师生境外研修成果分享交流活动。加强留学生教学与日常管理,开展留学生质量认证建设。

(六)加强队伍建设,夯实事业人才保障。将高水平队伍建设作为学校高水平发展的关键,通过实施师德引领、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为培育学校发展新动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启动师德引领计划,实施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开展师德师风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开展精英培育计划,选拔骨干教师培养对象60名、校级教学名师3人,新增省级及以上人才项目不少于8人,鼓励优秀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大力实施英才引进计划,力争引进专任师资50人,其中产业教授、博士、高职称教师20人以上。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重点培养教师企业实践能力,新增在企业实践半年以上教师不少于60人。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成岗位设置方案并落实按岗聘任,规范管理。完善职称评审办法,修订主要岗位类别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充分发挥职称评聘效能。扎实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和绩效考核制度,优化薪酬结构。

(七)提升保障水平,确保事业稳中求进。发挥支撑条件的重要保障作用,坚持建设、管理、服务并重,信息化、规范化、协同化、人性化并举,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效能,为学校的高水平建设提供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

做好后勤管理服务。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完成青年教师周转公寓、学生公寓和校园各类改造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招标采购管理机制,优化工作流程与信息系统,确保完成全年各类各项招标采购任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着力推进预算工作改革,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完善安全稳定工作体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严格执行各类安全制度体系。坚持学生安全日报常态化,完善顶岗实习安全管理体系,协同做好师生安全教育与安全检查,确保教育环境安全稳定。深入开展治安防控、消防安全、实训室安全等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协同强化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整治,确保校园长治久安。

各位代表!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加强办学保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持续做好省委巡视整改,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强化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动意识形态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风清气正的保证。我们要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简政放权,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主人翁作用。

各位代表!

学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做好图书馆、学报、高职研究、退休管理等各项工作。图书馆要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不断提高服务读者的水平。学报编辑部要扩大刊物影响,为学校综合影响力的提升做出贡献。高职研究要致力于出精品成果,不断强化学校发展的智库作用。退休管理工作要加强对退休老同志的联系、关注和帮助,努力为老同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各位代表!

学校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教职工对常信大家庭的认可与付出。我们要持续实施幸福常信工程,进一步改善教职员工办公条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提高供餐质量,着力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我们要实施能力提升计划,针对教师岗位和专业能力提升需要,分层分类做好教师业务培训工作。我们要进一步利用互联网技术畅通师生心声来信来访渠道,加强师生对学校工作的交流、参与及监督。

各位代表!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勇攀高峰,全面建设省高水平(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全力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