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制度、工作报告

第三届一次教代会、工代会:务实兴院抢抓机遇 提升品质勇创一流

更新时间:2015-03-30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大会主席团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在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的领导和支持下,全院上下继续弘扬“务实诚信、自强奋进”的常信精神,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名校”目标,协力同心,砥砺奋进,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学院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党建工作扎实开展

学院干部队伍实现顺利交接,组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有序完成了新一轮中层干部调整。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活动,推行二级党校制度,全面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组织开展专题报告会,学习十八大精神。不断加强思想阵地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政策、彰显成绩、树立典型、扩大影响;全年累计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各类报道370多篇(次)。廉政建设扎实推进,组织开展了“第三届校园廉洁文化周”等宣传活动;加强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的监督力度。

二、描绘蓝图营造氛围

学院成功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产生了新一届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明确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名校”发展目标;顺利完成学院章程草案制定工作;全面实施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了各专项规划和工作意见。经过全院上下精心筹备,学院50华诞系列庆祝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充分展示了办学成就,凝聚了共识,扩大了影响,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员工爱校敬业的热情。

三、深化改革打造品牌

学院积极推进现代职教改革试点,与常州大学联合开展“3+2”分段人才培养工作;加快专业群和实训基地建设,4个专业群、1个实训基地获省级立项;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新增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学院牵头建设的软件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达成度已超过95%。着力提升学生竞技能力,全年在各类竞赛中获6个国家级奖项、45个省部级奖项、30个市厅级奖项。学院荣获“2012年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称号。

四、产学科研齐头并进

学院合作办学成果喜人,新增1个“双主体”学院——中软国际软件学院;深化与中天科技学院的办学合作,第2期大专班顺利开班;同时大力推进订单培养,全年新增订单班5个、累计达26个,在培学生650余人。

随着科研与社会服务大力推进,全年获得各类纵向科研立项46项、横向科研立项111项,科研经费到帐1,334万元,同比增长41.5%;获专利授权78项,同比增长680%,其中发明专利3项。全年共完成各类社会培训34期、8,255人次,完成各类技能培训鉴定7,800多人次,培训和鉴定到账经费总额370万元。

继续推进信息产业园两化深度融合,信息产业园成为武进高新区四大重点平台之一,被评为“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区”。此外,还成功承办了全国高职示范院校高峰论坛。学院首次获得“2012年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称号。

五、师资建设德才并举

学院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月”、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有17名教师荣获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按照内培外引方针,逐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年引进人才21人,新增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5人,新增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57人、“双师”型教师36名。全年共组织173名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考试和进修。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教职员工薪酬逐年提升;聘用制人员转人事代理工作持续推进,选拔制度进一步完善。学院被评为“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六、学生工作稳中求精

学院积极推进自主招生改革,自主招生录取考生635人,同比增长47%;首次面向中职招生,并在全省率先实施“校长推荐生”招生。进一步凝炼专业优势,加强招生宣传,加强招生基地建设。2012年,学院面向22个省市录取考生3,988人,新生报到率达95.06%。

扎实开展学生就业创业工作,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9%,签约率达93.05%,持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2013届3,179名学生落实顶岗实习单位,251名学生参加专接本学习,上岗实习率达96.95%,9名学生成功申领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

以探索实施“三心行动”心理教育模式为重点,不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认真落实奖勤助贷政策,全年发放奖助学金880余万元,获奖学金人数达5,112人,覆盖率达47.7%;获助学金人数达3,898人,受益面达36.3%。

顺利通过了第二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验收,学院获得“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七、国际合作积极拓展

学院继续深化与韩国明知专门大学合作办学,探索与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学院和英国城市行业协会合作;积极开展教师出国培训、交流,全年共组织选派50名专业教师赴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培训;认真做好留学生招生、培训点的申报准备,接收38名韩国学生来校学习,选派25名学生赴韩国留学、13名学生赴日本交流;接待境外来宾4批计16人次,举办多场专场报告会和出国留学说明会。

八、民主管理惠师惠生

学院始终坚持师生为本,2012年确立的安排老职工疗养、提高聘用制教工待遇、改善教工办公生活条件、设置固定吸烟点、周末开放机房、食堂开设清真窗口、增加监控设备、改造多媒体教室、建立“教工之家”、提高帮困助学力度等“惠师惠生”十项工程全面落实。“师生心声”沟通平台全年累计收到师生各类咨询、意见或建议1,274条,逐条进行了落实和回复。学院成立了多个文体类教工协会,组织教职员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九、服务保障优化改进

学院合理安排收支预算,确保收支平衡。去年,学院总收入20,969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2,721万元(包括按学生数拨款9,303万元,离退休拨款626万元,专项拨款为2,792万元),事业费收入6,000万元,其他收入2,248万元;全年工资福利支出4,942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即各类日常工作经费)6,893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包括生活补助、医疗费及保险、离退休经费、住房公积金、学生助学金等)3,908万元,资本性支出(包括银行债务、利息、购置固定资产、基建积累等)5,226万元。截止去年底,银行贷款余额为1,500万元,目前学院整体债务情况良好。

努力提升后勤服务,全年共组织采购218次、招标370项,累计采购金额达1,808.4万元;食堂饭菜价格稳定、品种丰富、安全卫生,学院在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第二届烹饪技能大赛获银奖和铜奖。

继续加强采购招投标、合同审签、项目实施的审计工作,全年累计审签合同112份,完成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23项,审减工程造价42.8万元。

学院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健全措施,定期开展各类日常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切实做好涉日维稳和“十八大”期间稳定工作。群团工作丰富多彩,老干部工作细致负责。学院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

各位代表,同志们!

第二届教代会以来的四年,是学院发展历程中取得新飞跃的四年:

四年来,学院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和支持,特别是2009年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院视察,寄语学院“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深情勉励常信学子“学会聆听,学会沟通,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为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学院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国家示范建设验收,率先通过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完成了“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工作意见的编制,圆满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成功举办了五十周年校庆。

四年来,学院新增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精品课程1门、精品共享课1门、精品教材1部、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学成果奖1个;新增省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精品课程4门、精品教材14部、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学成果奖4个;新增高级职称55人,硕士以上学位156人,国家和省级教学名师、333工程等各类人才12人,专业教师“双师”比例增长15%。

四年来,学院科研经费增长110%,横向科研项目增长65%、纵向科研项目立项增长100%,专利授权增长1000%;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收入增长240%;订单班数量增长330%。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奖项由2009年的2项增至2012年的5项。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院师生的智慧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学院党委、行政,向过去四年来所有为学院发展作出贡献的师生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体制机制有待健全,专业建设品牌和特色优势还不明显,教学和实践能力亟待提升,科研层次、社会服务能力总体不高,以生为本的理念需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质量有待提高,一流高职名校的建设任务还很艰巨。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适应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为导向,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支撑,以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以产教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增进技术技能积累为重点,以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技术技能支撑。今年,教育部把“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职业院校技能培训工作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等列入重点推进的12项工作。在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工作中,特别提出要转变只给学生“学一技之长”的观念,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提供技能和知识基础;在加强技能培训工作中,特别提出学历教育规模和技能培训规模要达到1:2,建设与学历教育相衔接的培训课程。在适龄入学人口结构性持续减少、就业形势相对严峻、校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背景下,这些任务和要求,既是机遇、又是压力,作为国家示范院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率先发展、创新发展,抢占全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先机、发展高地。

第二部分:2013年工作

今年是学院“十二五”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立足实际、顺应大势,学院提出把今年作为“品质提升年”,要求全院师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内涵式发展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强化专业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夯实基础,着力解决短板和瓶颈,着力打造优势和特色,全面提升办学的品质。

一、提升党建工作的品质

建立健全理论武装机制,要以“中国梦”为主题,深入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积极推动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建立健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机制,要以提高全体党员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在推动学院工作上下功夫,在推动学院党的建设上下功夫,在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中层干部考核机制,不断完善考核标准和体系,注重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建立健全反腐监督机制,扎实开展廉政教育实践活动,以权力监督与廉政文化建设为抓手,强化反腐监督机制建设。

深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成学院章程制定,完善党委会、院务会议事规则,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推行党务、院务公开,推进学院理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建设。认真贯彻中央与省委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制订《转变工作作风、服务师生员工实施办法》,为师生办实事。

要不断开拓渠道,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在学院民主管理中的作用,推进关工委常态化建设,不断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健全学院荣誉体系,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提升专业建设的品质

深入拓展与本科院校“3+2”培养合作,积极探索“导师制”试点;系统设计“公共平台+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发挥专业群集群优势,选择合理专业群开展大类招生试点;着力强化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建设工作,施行学院品牌特色专业遴选和管理机制,专业质量评估机制和专业预警、退出机制。不断创新机制,加快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

以软件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验收工作为重点,实施院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积极启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立项建设,并做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赛区的申报和组织工作。进一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科学设计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以提升内涵为要点,启动实训基地三年建设规划,抓好一批重点实训基地建设,增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实效。要细化教学管理,落实督学工作,定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抓紧编制出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三、提升产学合作的品质

以科研平台建设为龙头,科研项目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为载体,科研管理制度为保障,力争实现科研经费到账1800万元;加大重大纵向项目申报力度,积极引导重视教师申报专利,提高学报办刊水平,全面提升科研创新品质。

要持续推进技师培训和国培项目工作;实现专业全覆盖的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和考证工作目标;要创新多种途径争取社会培训项目,力争培训年收入达400万元,培训人数达11,000人。

要继续推进载体和产业规模建设,不断推动政府出台新的信息产业园发展政策,力争实现园区载体利用率达80%,实际使用面积达2.4万平方米;园区企业数增至30家,力争全年总产值突破2亿元;软件企业认证总数突破10家,力争信息系统监理资质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要把建立健全园区与职能部门、二级教学单位定期磋商机制作为突破口,研究制定出《校企合作工作实施办法》,切实规范校企合作;通过举办校企合作推进会和信息产业园校企合作论坛,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度;要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企业技术与管理攻关;同时加强指导已建“双主体”学院工作,力争新增1-2个“双主体”学院。

四、提升师资队伍的品质

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力争全院累计获得正高职称人数达40人、高级职称人数达213人,累计博士(含在读)人数达25人、硕士达280人;必须花大力气,认真制定教学与实践能力提升方案,试行学历提升、职称晋升激励机制,要在年内实现30%以上教师获得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两项证书;在完成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完善修订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继续开展学院优秀教师、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工作,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品质。在完善岗位设置和聘用办法的基础上,完成各类人员编制和岗位核定工作;积极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实现在职人员分配体系全面转轨。

五、提升学生工作的品质

要切实做好招生工作,深化自主招生改革,加大招生宣传和生源地建设力度,提高招生宣传实效,争取新生报到率达93%以上;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邀请专家做就业指导,强化就业信息采集,强化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争取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签约率达92%以上;并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与提升体系。

要通过“三心行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领素质教育新发展;要着重建立“1234”安全教育体系,不断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在全院举行“公开主题班会”活动,细化班级基础管理;加快大学生创业课程建设和实践载体建设,争创“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以信息产业园为依托,争创“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微博开设工作;规划筹建大学生服务中心、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心,促进学生公寓建设,力争蝉联“江苏省文明宿舍”。

六、提升机制创新的品质

要进一步调整、完善两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资产配置与维修、实训基地建设、食品安全管理、采购招标管理、学生工作者队伍建设、科研团队建设、社会培训等重点领域的制度。通过设立专项研究机制,为学院发展提供决策参考;要以抢占应用科技大学改革高地为契机,深化战略研究;对照“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跟踪进度、确保质量。

七、提升国际合作的品质

继续推动“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好教师赴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进行交流、学习,加大与国外合作院校的力度。积极参与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试点、省政府中德合作培养人才及师资培训等试点工作。加大留学生招生工作力度,开拓留学生招生新渠道,健全留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学院英文网站。

八、提升设施环境的品质

全面推进“智慧常信”建设,完成“智慧校园”总体框架设计,重点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升级、门户网站升级和一批重要基础数据库、重要业务应用模块的改建、新建。完善培训中心建设方案,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加快培训中心大楼建设工作。完成城市学院教学楼修缮改建工程。打造“信息”文化景点,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九、提升后勤服务的品质

规范财务预算决算,注重开源节流,确保资源优化配置,资金保值增值;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确保资产经营公司控股的两个公司总收入达1,000万元;不断推进后勤服务公司的社会化改革;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建成节能监管平台;完善食品卫生监督考核体系;推行图书馆纸质资源和电子文献互为补充的资源保障体系;改进服务退休教职工的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保卫队伍建设,完善“维稳”机制和应急处理预案,确保校园稳定和谐。

各位代表、同志们!

回顾51年发展历程,善抓机遇、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是常信院实现一次次跨越的精神动力。身处高等教育发展的转型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点,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把常信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名校”。让我们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品质意识,凝心聚力、脚踏实地,自加压力、开拓创新,努力谱写学院发展新篇章!